关于县开发区丁港村农民收入稳步提升的调查
苦干实干带头干 富民强村排头站
——关于县经济开发区钟庄社区丁港村农民收入稳步提升的调查
今年,我们到县统计局和调查大队,了解全县农民经济收入情况。2012年,全县14个镇区共218个村居,排出农民人均收入最低和最高的村,排在第一位的是开发区钟庄社区大王村,人均纯收入25656元;第二位是近湖镇镇南村,人均纯收入22056元;第三位是钟庄社区丁港村,人均纯收入19866元。前两个村都有工厂企业支撑,大王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厂做工,镇南村有全国闻名的森达皮鞋厂,村有土地入股分红,人均收入较高。而丁港村是个纯农业村,为什么农民纯收入却比全县人均纯收入11830元高出8036元呢?我们于4月17日,由理事会陈金鹏带队一行三人,前往丁港村作深入调研,详细听取该村相关情况介绍。不听不知道,一听心开窍。该村农民纯收入相对较高,比之人家有不同之处。
干部当上“破烂王” 带领群众挣钱忙
丁港村位于县开发区西北首,西邻高作镇,北靠宝塔镇,2001年由原丁港村和赵李村合并而成,交通闭塞,是个典型的农业村。全村832户,2369人口,区域面积6000多亩,下辖16个村民小组。村党总支书记符阳光,在这个村做过4年村主任、15年支部书记。他针对该村穷乡僻壤的实际情况,认为要想带领群众致富,光缩在家里不行,一定要走出去闯荡挣钱。几年前,他在上海拜访一位村里在外从事废旧回收的能人时,发现废旧回收成本低、收入高、风险小,就投股10多万元和其他党员干部在上海开办了废品收购经营部,经过多年努力,规模不断扩大,效益与日俱增。2011年,他创办的废品回收经营部产值超过1800万元,利税60多万元。为了帮助更多的群众致富,他先后5次去上海,与浦东、闵行、嘉定等地的20多个废品收购站取得联系,帮助村内富余劳动力加入“废品回收”行列,现在该村有300多人在上海从事废品收购。更巧的是前任村书记刘德平也在上海从事这项工作,而且成了年收入20多万元的小老板。在职不在职的干部都带头做“破烂王”,群众跟着也有指望。目前除废品回收在外300多人,还有从事美容美发、物流等各行各业的共有900多人外出打工创业,其中夫妻俩同在外面的就有200多对,年收入共有3000多万元。
认真踏实干 绿色“小银行”
植树造林在我县已提倡了几十年,丁港村对植树造林工作一直非常重视。上世纪90年代的钟庄镇知道丁港村对植树感兴趣,常常把上边分配任务的树苗无偿送给他们栽植。他们都一丝不苟地边栽边管,落实责任。而今,这里已经成了林业之乡,全村成片造林近1000亩,植树10万多株,其中集体植树3万多株,绿化覆盖率达30%,村庄绿化达85%以上。近几年来,国家提倡生态农业,他们对植树造林更加重视。在全村范围内推行了“集体统栽、分户管理、逐年砍伐、每年新植、利益分红”的滚动式林业发展模式。符阳光带头承包了20多亩圩堤、林地,种植了1500多棵树,几年时间就获取利润10多万元。他们对树木承包的方式是,离家远的圩堤是4:6分成,承包人得4成,村得6成;离家近的圩堤和林地由于相互挣包,一般是3:7分成。目前全村10万株树,每年通过县农委批准砍伐1万株,再新植1万株,正好10年树木,轮流砍伐,永保平衡,仅这一项就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。村部经济也因此得到了发展和壮大,全村实现林业销售达600多万元,集体收入累计达200万元,原来村负债80万元,现在不仅偿还了全部债务,货币积累已达120万元。由于集体经济壮大了,农民得到了许多实惠。村里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,修建了泵、闸、桥、涵36座,疏浚河道8600米,浇筑水泥硬质路9.8公里,改变了过去交通闭塞的状况,近6年来,村里排涝费都不要群众负担。走进村部,有一副醒目的对联:创先争优,推进丁港村科学发展;以林兴村,加快富民强村步伐。他们说到了,也确实做到了。
拾芝麻凑斗 一丝而不苟
丁港村群众勤劳,钟庄社区和村干部都有这样的评价。尽管青年人外出打工,但他们对承包的土地都能种好,不使一亩荒废。该村一年两熟麦子和水稻,都一丝不苟地种好,争取多打粮、多收益。除抓好传统农业外,也极力提倡发展副业,养鸡、养猪的农户比比皆是。该村还有个特点,对细微收入也不放过。比如打草帘子收入是不高的,但他们认为这是拾芝麻凑斗。全村有200多户妇女、老人利用冬闲季节,编织草帘,每户年收入也有5、6千元,既能变废为宝,又增加收入。
关注弱势群体 走共同致富道路
让农民共同致富,实现均衡发展极为重要。丁港村非常关注弱势群体,他们首先用足党的政策。全村五包户32户,每人每月发放300元;低保户119户,最高每人每月发放260元,一般每月发放110元。其次,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,优先安排产业增收。如村民王如才原本一贫如洗,该村进行重点扶持,让他看护圩堤上近百亩集体树木,指导他饲养了200多只鸭、100多只羊,并将河面承包给他搞起了淡水养鱼,如今年收入已超过3万元。第三,利用村集体经济向他们重点扶持。2013年春节,村党总支作出决定,集体拿出资金10万元,用于资助重点贫困户。64岁的于正荣高位瘫痪,靠弟妹服侍,村里一下子帮助解决6000元。其余视其经济困难大小,每户解决500、300、200、150、100、50元不等,共100余户。另外全村30多位致富能手拿出200多万元帮助村发展公共事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