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中查找"农场"更多相关内容
- 中查找"农场"更多相关内容
- ·上一篇文章:彭彬:从儿童游击队员到空军少将
- ·下一篇文章:桃子熟了
农场
那时候还没有分田到户,每个生产队就有一个农场—— 一大片平平整整的空地。
农场其实就是打谷场,当然也是队里集体活动的场所,比如秋后分口粮啦,杀牛分肉啦,某户人家请乡亲们看电影啦。
农场一般都紧临一条大河,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输——把稻子麦子把从田里运过来,打下来的稻子麦子再从这里运出去。在我们水乡,河就是路,船就是车。
每年收麦收稻前,队里就会修整一下农场。
先用水把整个场子全都浇透,等到半干不干的时候,撒上锅膛里扒出来的草灰,然后用石磙子一遍遍地压,直到平整而又没有缝隙为止。如果有缝隙,稻谷和麦粒就会漏下去。
等轰隆隆的脱粒机声在农场上响起的时候,那以后的十几天便是农场最热闹的。全生产队里的青壮年男女,基本上成天都在场上。他们要趁天气好,把割下来的稻麦变成粮食,晒干,进仓。然后,一部分交公粮,一部分按人口分给各家各户做口粮。
农场上人虽多,但是分工井然有序,忙而不乱。解稻把的,专门负责在机上脱的,在机后面叉草的……
到了吃饭时分,就有人把烧好的饭菜拎过来,那是队里专门委派一家负责伙食的。
脱粒机停了。忙碌的人们坐在松软的稻草上,美美地吃饭。豆荚红烧肉,辣椒炒韭菜,冬瓜汤,下饭得不得了。这是队里特意安排的。农忙生活重,伙食跟不上人就吃不消,人吃不消活就干不出来。
吃饭的时候,男人们往往喜欢和结了婚的小大妈开几句带点小荤的玩笑。但如果谁的玩笑确实胡得不像话的话,几个泼辣的小大妈就会按住他,往他的脖子里、裤腰里塞稻草,直到他求饶为止。这时候,农场上就到处都回荡着人们肆无忌惮的大笑,人们连日来的疲劳也顿时减轻了不少。
稻子麦子都进仓后,农场就安静下来。只有几个大草垛不声不响地蹲在那儿。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在这儿玩了。捉迷藏,玩打仗,都是在这里进行的。捉迷藏的时候,经常有人躲在草堆洞里让人找,结果自己不知不觉就睡着了,害得全家人一顿好找……
夏天的夜晚,农场是人们纳凉最好的地方。有人家把竹篾床搬到农场上,用两条大板凳一搁,夜里就睡在这。
夜幕降临。冲过凉的男女老少,拿着小椅子小板凳和蒲扇,纷纷来到农场。
凉风习习,从河面上,从远出的田野里,吹过来。
我们小孩子,点起芦棒,用来驱蚊。捉来的萤火虫,关在小玻璃瓶子里,用线扣着拎在手里到处跑,像拎着一盏小灯笼似的。
村东头的王老爹,是讲故事的高手,自然而然,大家就都围着他坐。《孟姜女哭长城》《白蛇传》《丁黄氏》……这些传说故事,通过他之口讲出来,鲜活得不得了,常常是夜很深了,人们都还不愿散去。王老爹就会卖个关子,且听下回分解。人们在意犹未尽中回家了,期待着明天夜晚……
有时候,队里经济富裕的人家办喜事,总喜欢请公社的电影队在农场上放一场电影,让全队的乡亲看。那一天村里就像过节。我们上学时在其它队的孩子面前自然多了一份骄傲。他们晚上也肯定会来看的。
早早的,幕布就在两根竹篙子上扯起来了。大喇叭里唱着老淮调。心急的孩子,已经搬来了凳子椅子占地方了。
天渐渐黑下来。人们三三两两从四面八方往农场上集中。
开映前,酒足饭饱的放映员会硬着舌头来上几句开场白:今天是某某某家老父亲七十大寿,请大家看场电影……
电影往往以打仗的或者反特的居多,因为那时这类片子最受欢迎。
请过一场电影之后,这户人家在村里的地位自然又提高了一些。当然,他家请乡亲们看电影的本意并不在此。
冬天的农场是一年当中最冷清的。但也有热闹的时候。
农场上往往砌着一排平房,队里的饲养员、看农场的,都住在里面。还有队长、会计们商量事情,也在那里面。商量完了事情,他们肯定是要打一顿“平伙”的,也就是吃一顿。
冬夜,外面冷得伸不出手,但农场上的队房里却暖和和的。队里的干部们围坐在一张小方桌上,喝着劣质烧酒,吃着今天看来绝对简单但那时却是上好的下酒菜——也就是一碗红烧肉,一盘子炒蛋,一碗油炸花生米什么的。我们小孩子时不时会跑到桌边,大人就会搛起一块肉或者蛋,放进我们嘴里。当然,只有父亲在队里担任职务的才可以享受到这种待遇。
记得有一次,队里的饲养员逮住了一只黄鼠狼,就剥了皮杀了吃。胆小的都不敢吃。但据当时吃过的人说,黄鼠狼的肉瘦而且香,猪肉牛肉跟它是没法比的。
分田到户之后,家家在自己的屋前劈了一小块地方做打谷场,队里的大农场自然而然就日渐荒废了,队房也一天天破败了。日子一长,农场就成了一片长满野草的荒地。也有的生产队把农场分给人家长黄豆芝麻什么的,但看上去给人的感觉还是像一块荒地。
Tags:
作者:陶天真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 无关!
评论摘要(共 0 条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
查看完整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