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中查找"冈东历史与变迁"更多相关内容
- 中查找"冈东历史与变迁"更多相关内容
- ·上一篇文章:淮海戏《林道静》在我县上演
- ·下一篇文章:上冈镇600多名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应征
冈东历史与变迁
冈东原是县境最东边的一个镇,如今属于上冈镇冈东社区,因地处沙冈东部而得名。冈东最早为浅海,后为滩涂,最后为平原。从煮海为盐到废灶兴垦、盐碱地脱碱、兴修水利,冈东人付出了比内圩人更艰辛的劳作,他们是盐碱滩涂的拓荒者。冈东成为平原也就是近百年的事情吧,不少冈东人还记得自己的爷爷辈离乡背井,来这里垦荒种地的家史。冈东的沧海与桑田是那么生动而又立体,浅海或滩涂仿佛就是昨天的样子,偶尔可以见到带着滩涂记忆的盐蒿。二三十年前的冈东人砌房子不用买沙,田里挖一挖就有了。如今的冈东大地依然有北方平原的开阔大气。松软的沙土,雨过即干,特别适宜种植花生、胡萝卜一类的作物。
冈东镇中心,老辈人多半叫做大缺口。与大缺口对应的是小缺口,与大小缺口地名相对应的,是一段历史公案。清道光年间,上冈盐商宋道勋在串场河东开辟北七灶之一黄沙灶,煮海为盐,河与海是相通的,海水一倒灌,盐分会降低,盐的品质也会降低,为阻止海水倒灌,宋道勋让人在黄沙灶四周筑起高高的围堆黄沙滩。黄沙堆的围筑阻碍了内河的行水,夏秋多雨时节,范公堤西的农田经常受涝,盐商与农民有了纠葛,纠葛一直得不到彻底的解决。直到清同治六年(1867),由盐城县知县公断,在黄沙滩北段开大、小缺口两处,使河海相通,流水顺畅,两缺口也成了地名。
冈东清代隶属淮安府盐城县上冈市。民国初年市乡自治时仍属上冈市。这里的市是相当于一个大乡的行政建制。1956年起,以王智谋烈士命名为智谋乡,后为智谋公社。1958年创立的中学亦被命名为智谋中学,后为冈东初级中学。如今还有智谋路,纪念这位为和平与正义牺牲的先行者。1965年更名为冈东。王智谋(1916~1943),阜宁县沟墩镇王桥人。硕湖乡村师范毕业,后做了小学教师,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43年11月9日,在抗击日伪的反扫荡战斗中,牺牲在冈东的土地上。
在建湖,冈东大地的盐分是最浓的。早年的滩涂多港汊,洼滩。港汊有叫川洋、大洋、小洋、西洋的地名。洼有大洼、小洼、大洼脊、小洼脊。滩有马兴滩、小官滩、口滩、小南滩、西官滩等。有运盐的大码头,拖草的老码头。有叫二十引的地名,也是与盐有关。引是草荡的一种计量单位,13亩草荡为一引,二十引就是20个13亩,这是清代新兴场灶区分配给灶民纳盐的方式,每引按税率计征灶课银7厘。荡为草源,草为盐母。盐碱地在盐民的嘴里就叫草荡。新厂原为上冈盐商宋小郎收草的草厂,还有叫帐房的老地名,为宋氏裕隆盐号北七灶的账房。
冈东的河流众多,多半是成陆后人工开挖的,除了通榆河、黄沙港、廖家沟这些大河流经冈东外,冈东境内还有南竖汀、八份河、威武河、学道河、怡成河、川洋河、星河、老沙河等。八份河的河名缘于河上的八份桥,八家合造的桥。廖家沟很宽阔,南通长江,是大河之水的气度。
陈灶锅是冈东有名气的老庄子,离镇中心大缺口较远,建国前这里多是陈姓人家,有十八家是地主,早年的陈宗烈家是其中之一,这里的富裕人家家风清白,极重读书,现在这十八家的后人都离开了家乡,不少远在台湾或海外。老庄子上还有七户人家,均与这十八家地主没有关系了。陈灶锅的土地与周围的平原不同,依然保留着大海冲刷时的记忆,有极明显的高低起伏。
Tags:
作者:彭淑玲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 无关!
评论摘要(共 0 条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
查看完整评论